
蕭軍生平
蕭軍,原名劉鴻霖,曾用筆名三郎、田軍。原籍遼寧省義縣(現屬錦縣),一九〇七年農歷五月二十三日生。
他六歲入本村私塾讀書。十八歲入吉林陸軍三十四團騎兵營當騎兵。一九二八年考入東北陸軍講武堂,因伸張正義被開除學籍,此后,曾任東北陸軍憲兵教練處少尉軍官及武術助教。這期間,利用自己軍人的特殊身份掩護過地下黨員的活動。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后,蕭軍同志有感于國土的淪喪、民族的危亡,在吉林舒蘭縣與友人籌謀組織抗日義勇軍。事敗,潛入哈爾濱,化名三郎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生涯,在中共哈爾濱地下黨的影響下,從事多種形式的反滿抗日活動。一九三三年,他與蕭紅(悄吟)出版了散文、小說合集《跋涉》,不久遭到日偽當局的查禁。迫于形式的險惡,他和蕭紅一起逃亡青島。在青島曾任《青島晨報》副刊編輯,并完成了他的代表作長篇小說《八月的鄉村》的創作。
一九三四年底,蕭軍去上海,在魯迅先生的指導下從事左翼文學活動,參加了《海燕》、《作家》等刊物的編輯工作。一九三五年七月,蕭軍自費、非法出版了《八月的鄉村》。這部表現中華民族奮起反抗侵略者的偉大精神的長篇小說一出版,即受到了當時進步文藝界和讀者的一致贊揚,被譽為是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文學上的一面旗幟。魯迅先生為它寫的《序》里稱贊它是一部很好的書。一九三六年魯迅先生逝世,蕭軍參加了“魯迅治喪辦事處”的工作,擔任萬人送葬游行隊伍總指揮,并在萬國公墓代表《譯文》、《作家》、《中流》、《文季》四大刊物及“魯迅治喪辦事處”致悼詞,是《魯迅先生紀念集》編輯人員之一。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以后,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始了歷時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蕭軍同志緊追時代的腳步,在武漢與胡風等人編輯《七月》,不久遭到國民黨特務綁架,經武漢“八路軍辦事處”負責人董必武同志營救獲釋。一九三八年三月蕭軍第一次去延安,后去蘭州,又轉赴四川,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都分會”理事,從事抗日救亡活動。
一九四〇年夏,蕭軍第二次到延安。在延安曾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理事,“延安魯迅研究會”主任干事,《文藝月報》編輯、《魯迅研究叢書》主編,魯迅藝術文學院文學系講師,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
抗戰勝利后,一九四五年冬,蕭軍隨部隊從延安出發前往東北解放區。在張家口與鄧拓同志等組織“魯迅學會”。一九四六年秋,蕭軍到達哈爾濱,受到了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應邀進行了五十多天的群眾性講演活動。同年十月,中華全國文藝協會東北總分會在哈爾濱成立,蕭軍被推選為常委、研究部長。十一月,蕭軍去佳木斯任東北大學魯迅藝術文學院院長。一九四七年春,蕭軍返回哈爾濱,在中共東北局宣傳部支持、資助下,創辦魯迅文化出版社和《文化報》,任社長和主編。不久,受到了錯誤的批判和處置。一九四九年四月,蕭軍到撫順礦務局任資料室主任兼撫礦京劇團顧問。
一九五一年初,蕭軍來到北京,在北京市政府領導同志的關照下,先后擔任北京市文物組和北京市戲曲編導委員會研究員。同時,在極端困難的境況下從事《五月的礦山》、《第三代》、《吳越春秋史話》等長篇小說的創作。
十年浩劫當中,蕭軍同志受到了殘酷的迫害。
在黨中央的直接關懷下,一九七九年十一月蕭軍以古稀之年重返文壇,第一次參加了全國文藝界代表大會——即第四屆全國文代會,為大會主席團成員,被選為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翌年,北京市文聯第四屆代表大會和中國作協北京分會第一屆代表大會分別召開,蕭軍被選為北京市文聯常務理事、北京作協副主席。一九八〇年四月,經中共中央組織部和宣傳部批復,中共北京市委給蕭軍同志作出了正式的政治結論,確認他是“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有民族氣節的革命作家。”十二月,被聘為第五屆北京市政協委員。蕭軍重返文壇以后,在緊張的創作之余,曾應邀前往全國各地進行頻繁的講學活動。
一九八一年八月,蕭軍應邀去美國參加魯迅誕辰一百周年國際紀念活動——“魯迅遺產會議”;一九八三年一月應邀參加新加坡首屆“國際華文文藝營”活動;一九八五年夏,應邀去日本參加內山完造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東京內山書店建業五十周年紀念活動并赴仙臺拜謁魯迅先生紀念碑,為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一九八七年五月,蕭軍又以八十高齡率中國作家代表團出訪香港、澳門,受到了港澳各界的熱烈歡迎。
近幾年來,吉林大學、黑龍江大學、遼寧大學先后舉辦了蕭軍文學創作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蕭軍認為這是中國人民,特別是東北人民給予他的最大榮譽和獎勵。
一九八四年三月,中國作協北京分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慶祝蕭軍文學創作活動五十年”大會,與會者對蕭軍同志的文學創作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一九八六年九月,蕭軍同志赴故鄉,參加遼寧錦縣“蕭軍資料室”落成典禮。
蕭軍同志生前曾任第六屆、第七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中國作協北京分會副主席、北京市老舍文藝基金會副會長及中國魯迅研究學會理事等職。
縱觀蕭軍同志的一生,是革命奮斗的一生,也是歷經坎坷的一生。他始終堅信馬克思主義,一貫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理想,以魯迅先生戰斗的硬骨頭精神和治學為人的態度,指導自己的一切。他以求得祖國的獨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翻身,建立一個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制度作為自己為人為文的方向;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執著于革命的文學事業。他的作品反映了時代的精神、民族的命運,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影響了一代愛國的知識青年,為中國現代文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從不文過飾非委過于人、坦蕩磊落、個性鮮明、無求無懼、鐵骨錚錚,是我們黨的一位剛正不阿的好朋友。
蕭軍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不幸于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二日凌晨與世長辭。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開館時間
周二至周日,周一閉館
開放時間:9:00 - 停止入館時間:15:30

在線留言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周一閉館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錦州 版權所有 ? 蕭軍紀念館 遼ICP備09012476號
電話:0416-8123062(辦公室) 0416-8181986(預約參觀) 傳真:0416-8181986
館址:遼寧省錦州市凌海市國慶路32號 乘車:環路,蕭軍公園附近下車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周一閉館
版權所有 ? 蕭軍紀念館 遼ICP備20000888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錦州
電話:0416-8123062(辦公室) 0416-8181986(預約參觀)
傳真:0416-8181986
館址:遼寧省錦州市凌海市國慶路32號 乘車:環路,蕭軍公園附近下車

“清朗·成都大運會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舉報方式:
舉報電話:0416-8122517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